2016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宗法制

西周以嫡庶来划分宗族系统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即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宗法制只适应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之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 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2.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的局面。汉文帝和景帝在位共四十余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局面,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而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物资丰厚。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3.天工开物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撰写的论述农工技术的著作。分18卷,共3编,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并附有大量插图。《天工开物》是一部明末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被誉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为研究明代的社会生产提供了宝贵资料。

4.摊丁入亩

清政府实行的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又称地丁合一。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

的丁税摊到地亩上。具体办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地银和丁银合一,叫做地丁银。该制的推行,废除了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5.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经担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命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成为清帝国与大英帝国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清朝官员林则徐一生奉命与西方周旋,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的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组织人员翻译西方书报,主编《四洲志》,主张仿造西洋船炮,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6.府院之争

1917年围绕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的争斗。即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围绕中国是否参战问题,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要求参战,黎元洪在美国支持下反对参战。后黎元洪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并请张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

7.台儿庄战役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战斗。1938年3 月,日本侵略军为了争夺战略要地徐州,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展开争夺战。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军事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击退日军,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是抗战以来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8.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关于土地改革的法规,1947年10月,由中国共产党颁布。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又颁布了补充条例。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挖掉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入民解放军;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简答题

1.简评忽必烈改制

忽必烈即位前后在政治上所进行的改革主要表现在推行“汉法”上。两处封地采用汉法征收赋税,曾取得“邢乃大治”和“关陇大治”的效果。法得以全面推行,从而成为十三世纪蒙元历史上的改革家。

在经济方面,忽必烈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农桑为急务”,使百姓“安业立农”。为此,他多次下令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还规定多余的牧地听民垦耕,把许多牧场重新还作农田,用封建的租佃方式招募农民耕种。他又下令禁止掠人为奴,并把一些掠夺来的驱口释放为民。1271年,颁布《户口条画》,对户籍进行整顿,禁止非法占有奴隶。通过这些措施,扩大了国家的征税范围,在客观上也多少调整了劳动者的地 位,对防止农民沦为“驱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样,在汉族地区先进农业经济的影响下,蒙古统治者不但放弃了在汉族地区推行其落后的游牧经济和剥削方式的企图,而且还扶植汉族地主,甚至连蒙古贵族也逐渐转化成为封建地主。

在政治方面,忽必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变过去那种裂土分封的旧法,改封地为赐田,使原贵族变成一般地主,削弱其政治权势,从而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加强君权,建立了一套糅合汉法和部分蒙古旧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机构。在中央,设行省,领六部,掌管全国政务。在地方上,元朝设立行中书省,设丞相一人,统领地方军政大事。行省制度从政治上保证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有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分设总管、知府、知州、知县外,还在各级政府中另外设一官职——达鲁花赤,掌管并督察地方行政。达鲁花赤均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这一官职的设置,表现了蒙古统治者对汉族官吏的防备心态。

对少数民族地区,元政府也因地而异地采用了不同的统治政策。在西藏,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从元朝起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的一部分。此外,还在云南设立行省,在台湾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并隶属福建行省。台湾岛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为了防备和镇压各地人民的反抗,元朝政府在全国遍驻军队,元朝军队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等。蒙古军和探马赤军是骨干,主要驻防于京师和腹里,而汉军和新附军多驻在江淮以南。忽必烈又实行四等人制,对全国人民进行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这一措施激化了社会矛盾。在全国设立驿站和急递铺,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保证了中央政令的贯彻和执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忽必烈推行“汉法”,限制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部分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这引起了守旧贵族的强烈反对,造成了藩王的叛乱,历经十多年才平定。

2.洋务运动性质失败原因、作用

(一)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用不懂管理的封建官吏来管理企业,导致管理混乱、腐败横生,洋务企业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腐朽落后的清朝统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

(二)历史作用: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正确加以认识。洋务运动既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从倾向性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潮流,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3.为什么说共党成立是开天辟地大事变

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中共一大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三、论述题

1.为什么共党建国方案被人民群众接受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近代史时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 。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所以尽管最初人数很少,却立刻使旧社会一切腐朽势力深感恐慌。

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对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进行过长期的、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之所以收效甚少,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农民领袖,还是资产阶级民主派,都没有能力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对于这个长时间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一年,就给予了一个基本的解决。党的二大明确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的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因为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是因为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资产阶级是一个剥削阶级,它天生具有害怕群众的性格,这一点在中国资产阶级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都“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正是在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中国工人不断掀起罢工的浪潮。这些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为党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掀起全国人民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初创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准备还很不充分,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许多看法还很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还显得有些幼稚。但是它刚刚成立就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由于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革命的思想武器,经过革命风暴的洗礼,它终于能够逐步地而又牢固地在中国的大地上扎下根来,使自己发展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2016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宗法制

西周以嫡庶来划分宗族系统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即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宗法制只适应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之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 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2.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的局面。汉文帝和景帝在位共四十余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局面,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而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物资丰厚。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3.天工开物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撰写的论述农工技术的著作。分18卷,共3编,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并附有大量插图。《天工开物》是一部明末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被誉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为研究明代的社会生产提供了宝贵资料。

4.摊丁入亩

清政府实行的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又称地丁合一。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地亩上。具体办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地银和丁银合一,叫做地丁银。该制的推行,废除了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5.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经担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命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成为清帝国与大英帝国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清朝官员林则徐一生奉命与西方周旋,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的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组织人员翻译西方书报,主编《四洲志》,主张仿造西洋船炮,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6.府院之争

1917年围绕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的争斗。即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围绕中国是否参战问题,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要求参战,黎元洪在美国支持下反对参战。后黎元洪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并请张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

7.台儿庄战役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战斗。1938年3 月,日本侵略军为了争夺战略要地徐州,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展开争夺战。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军事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击退日军,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是抗战以来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8.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关于土地改革的法规,1947年10月,由中国共产党颁布。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又颁布了补充条例。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挖掉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入民解放军;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简答题

1.简评忽必烈改制

忽必烈即位前后在政治上所进行的改革主要表现在推行“汉法”上。两处封地采用汉法征收赋税,曾取得“邢乃大治”和“关陇大治”的效果。法得以全面推行,从而成为十三世纪蒙元历史上的改革家。

在经济方面,忽必烈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农桑为急务”,使百姓“安业立农”。为此,他多次下令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还规定多余的牧地听民垦耕,把许多牧场重新还作农田,用封建的租佃方式招募农民耕种。他又下令禁止掠人为奴,并把一些掠夺来的驱口释放为民。1271年,颁布《户口条画》,对户籍进行整顿,禁止非法占有奴隶。通过这些措施,扩大了国家的征税范围,在客观上也多少调整了劳动者的地 位,对防止农民沦为“驱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样,在汉族地区先进农业经济的影响下,蒙古统治者不但放弃了在汉族地区推行其落后的游牧经济和剥削方式的企图,而且还扶植汉族地主,甚至连蒙古贵族也逐渐转化成为封建地主。

在政治方面,忽必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变过去那种裂土分封的旧法,改封地为赐田,使原贵族变成一般地主,削弱其政治权势,从而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加强君权,建立了一套糅合汉法和部分蒙古旧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机构。在中央,设行省,领六部,掌管全国政务。在地方上,元朝设立行中书省,设丞相一人,统领地方军政大事。行省制度从政治上保证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有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分设总管、知府、知州、知县外,还在各级政府中另外设一官职——达鲁花赤,掌管并督察地方行政。达鲁花赤均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这一官职的设置,表现了蒙古统治者对汉族官吏的防备心态。

对少数民族地区,元政府也因地而异地采用了不同的统治政策。在西藏,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从元朝起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的一部分。此外,还在云南设立行省,在台湾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并隶属福建行省。台湾岛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为了防备和镇压各地人民的反抗,元朝政府在全国遍驻军队,元朝军队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等。蒙古军和探马赤军是骨干,主要驻防于京师和腹里,而汉军和新附军多驻在江淮以南。忽必烈又实行四等人制,对全国人民进行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这一措施激化了社会矛盾。在全国设立驿站和急递铺,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保证了中央政令的贯彻和执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忽必烈推行“汉法”,限制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部分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这引起了守旧贵族的强烈反对,造成了藩王的叛乱,历经十多年才平定。

2.洋务运动性质失败原因、作用

(一)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用不懂管理的封建官吏来管理企业,导致管理混乱、腐败横生,洋务企业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腐朽落后的清朝统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

(二)历史作用: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正确加以认识。洋务运动既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从倾向性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潮流,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3.为什么说共党成立是开天辟地大事变

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中共一大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三、论述题

1.为什么共党建国方案被人民群众接受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近代史时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 。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所以尽管最初人数很少,却立刻使旧社会一切腐朽势力深感恐慌。

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对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进行过长期的、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之所以收效甚少,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农民领袖,还是资产阶级民主派,都没有能力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对于这个长时间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一年,就给予了一个基本的解决。党的二大明确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的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因为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是因为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资产阶级是一个剥削阶级,它天生具有害怕群众的性格,这一点在中国资产阶级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都“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正是在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中国工人不断掀起罢工的浪潮。这些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为党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掀起全国人民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初创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准备还很不充分,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许多看法还很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还显得有些幼稚。但是它刚刚成立就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由于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革命的思想武器,经过革命风暴的洗礼,它终于能够逐步地而又牢固地在中国的大地上扎下根来,使自己发展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Leave a Comment